过年习俗的议论文(推荐16篇)

不问世事 分享 时间: 收藏本文

【简介】感谢网友“不问世事”参与投稿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年习俗的议论文(共16篇),欢迎阅读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篇1:过年习俗

所谓“行年”,就是春节期间,侗家串寨做客,即以寨为单位,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。

集体互访很隆重,此习俗起源于古时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,即有婚姻关系的寨子之间的集体互访,以巩固婚姻联盟,以后逐步发展为村与村、寨与寨互相往来做客,宣讲款约、增强民族感情、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集体做客形式。

“行年”又被称作“乡客”或“鸡尾客”。因为去做客的芦笙队队员身着特制的舞衣,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,头上插有鸡尾巴上的毛,故名“鸡尾客”。

“行年”时,寨子每户一人组成行年队伍,选出三五人为卜耶,作为全队的领导中心。卜耶中又推荐一人为耶高,即头客,作为全队的指挥。参加做客的人的一切行动都要按头客的号令行事。大家撑开雨伞,由头客前导缓缓向主寨鼓楼前进,来到寨中萨坪,队伍围成一个圆圈,头客在坪中用罗盘找好位置,安排好芦笙队进坪吹奏的路线后,做一个金鸡独立姿势,芦笙队即吹“进行曲”和“欢乐曲”,边吹边跳芦笙舞,三遍后停止。主寨的男女老少围拢过来亲热道贺,握手言欢,并争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。

…… 此处隐藏8889字 ……

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磨豆腐。侗族有在田埂上种黄豆等各种豆类的习惯,春节则豆腐成为一道重要的菜。家家把磨好的豆腐用油炸成小块,可放十天半月,为正月备下营养方便的菜肴。

“捡柴喜”

捡柴喜,是大年初一早晨的事。一起床,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是出门捡一小捆柴禾进家门。我们湘西发音是柴、财不分的。捡柴就是捡财。捡柴喜就是捡财息。湘西的山,四季常绿。湘西的男人们披一身晨光,钻进一片清幽里,一片片晨光和绿色就被生生扯动了。呼啦啦,呼啦啦的,像风摇过,像涡在旋。一捆柴,连枝带叶的带回去,生活的青枝绿叶,就全变成财息进了家门。出门捡财,财源滚滚,那庄户人家的日子,就比这青山还青,比绿水还长,比晨光还新了。也有一些地方将捡柴喜简单化,就是事先准备好一小捆柴火或者一块劈好的木块放在大门外,午夜12点刚过,就打开大门,立即把事先准备好的柴火拿进屋里,取义“进财”。这些柴火是三十夜里主人备好后故意靠放在堂屋门面上的,早上开门时大木块会从外破门而入,掉进堂屋内,寓意财运主动进家门。开财门后,会装香,烧纸,点青油灯,敬茶,寓意把财神迎到神龛上敬奉,希望财神永驻在自己家里。

篇16:过年习俗作文

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过年习俗。今年,我在盐城的外婆家过年,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“吃茶”这个仪式。

大年初二,在轰隆的鞭炮声中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兴致勃勃地来到舅舅家拜年。一进舅舅家门,我就喜气洋洋地说道:“舅舅,祝您新年快乐、万事如意!”舅舅也笑眯眯地对我说:“谢谢!也祝你学习进步!”接着,舅舅热情地邀请我们“吃茶”,我们在舅舅的指引下围着桌子有序地坐了下来。他指着早已摆好的满盘“金果”(当地特产),微笑着说:“吃吧,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‘硕果累累’!”接着,舅舅又把当地特产“阜宁大糕”分给我们,热情地说:“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‘步步高(糕)升’!”最后,舅舅又给我们每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“桂圆蜜枣茶”,连声说:“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‘团团圆圆’、‘甜甜蜜蜜’!”哦!原来每种茶点都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寓意呢!边吃边聊了一会儿,舅舅又塞给我一个压岁的红包,我高高兴兴地收下了。

新年里,盐城还有一段顺口溜:“七不出,八不归,初九、一十往家飞。”意思是:“初九不宜出门,初八不宜回来,初九、初十赶着回家。”所以,我们本来打算初八回常州的,因为这个习俗,我们便推迟到初九才回了家。

盐城的过年习俗真是与众不同,令人难忘!

精选图文